创业需要的东西太多了:勇气、热情、信念、机会、资金、才智……,尤其是今天的社会,需要更多的有胆有识之士加入创业的行列。
前两年在乌鲁木齐的高校做“就业策划校园行”的系列主题报告时,众多高校学子表现出空前的热情,尤其对创业问题格外关注(甚至不少学生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创业实践),报告会内外的大量沟通,也引起我进一步的零零星星的思考,抛去那些条理化的创业知识以外,我感觉以下几点格外需要强调:
——创业需要坚持。创业是弱者逐步变强的过程,是咬紧牙关挺住、舔着伤口不断成长的生命历程,是捱过一次次迷茫与无奈后的清晰与坚定的洗礼,是在激烈、甚至残酷的竞争中不断淘汰参与者而“剩者为王”的活剧。不由想起前南斯拉夫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一个经典的疑问:谁是瓦尔特?以及那同样经典的回答:谁活着,谁就能见到。
——创业需要空间。从根本上讲,创业不是扶持出来的,因为扶持出来的物种缺乏顽强的生命力。但创业需要一个相对有利于成长的空间:
社会的尊重与宽容:创业者往往从零开始——不管他以前是否辉煌,而且有可能偏离大家所公认的主流领域,其经济角色和话语权相对弱小。这种起步阶段的弱势状态不应该引起社会公众环境的漠视、歧视甚或鄙夷,因为这种难言的社会压力甚至比经济上的窘迫更让创业者心力交瘁——也许一个流言会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政府的引导与鼓励:除了降低门槛、减免政策的传统思路外,政府更应该在创业环境营造、职业培训体系跟踪与社会保障的完善等方面下工夫。
对创业者而言,一个相对有利于成长的空间就好比一个同一级别的擂台赛,轻量级的选手一上来就迎接重量级的挑战,胜算几何?所以创业园区乃至特区的环境营造,将为创业群体提供一个成长的空间和发挥的平台。
其次,创业者一上路,才猛然发现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边干边学才能快速成长,而分享边学边干的成果又反过来加速创业群体之间的彼此认同、交流与协作,同时促进职业化培训产业的健康发展。
再次,创业“挂彩”了,怎么疗伤?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能否发给路费回家——创业的退出及保障机制也是很重要的。
家庭的理解与支持:中国人对家庭的依恋实在是太重了,家庭的理解与支持几乎就是创业者的精神靠山!无论是父母、爱人、甚至是孩子,只要他们与你同在,你就有无穷的力量,因为你们是在一起愚公移山。
——创业需要实干。创业是在走前人没有走过、或者不知道前人怎样走的路,探索之中走这条路,必须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否则过于深思熟虑或精于细节将会坐失良机。正如史宪文先生所说:有的时候,乱哄哄地前进也比有秩序的停顿要好得多。
——创业需要团队。创业不是一个人的自拉自唱,是惨淡经营的过程中相互搀扶、不断回响的群体乐章。每一个成功的创业明星,都是他身后众志成城的团队的缩影,也是这个团队走过艰难困苦的旗帜。不管创业最终是否成功,这个走过患难的团队才是创业者最大的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创业需要勇气、热情、信念、机会、资金、才智……,更需要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