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以为不是奢谈。
看过一份盖洛普的调查,说世界各国员工敬业的比例不超过30%,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这个数据说出来的其实是个无奈的职场事实,70%的人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我们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一天如果法定工作时间是8小时,员工真正有产出的时间是几个小时?咱别说别人,就我自己,诚实地说,也许平均2到3个小时吧。
盖洛普还有个推断:80%的有价值的工作是20%的敬业员工完成的。我做个类似的推断:80%的工作量,是工作时间的20%完成的。如果你某天加班工作10个小时,其中有2小时是你的黄金时段,在这个时段里你做完了80%的事情。我信。
我就是这个情况。
比如,要是做1个小时的演讲会,我得先养精蓄锐4个小时,——讲之前的4个小时是不干活儿的。就我这个案例而言,没有那80%的时间的闲散,就没有那20%的时间的精彩。
再来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文明社会,休闲的时间是否应该多些?咱先把视线拉回到原始社会。原始人没有现代人幸运。我想象的原始人过着疲于奔命的生活。大伙齐心合力筋疲力尽猎到一头野猪,尽情狂欢,但也许吃了这上面一顿就没了下面十几顿。所以他们是无时无刻不在工作着。当然,生活在优越地理条件下的部落,也许在某个片刻过着人间乐园一般的生活,不过,他们的邻邦,时刻觊觎着他们的领地。他们不为饮食操心,却要时刻准备战斗。总之,没有工作时间限制的原始人的生活,不值得我们羡慕。
前段时间说白领爱去郊区做“周末农夫”,为啥?我估摸着,农业社会,作息是跟着太阳走的。春种秋收。夏天和冬天农民们干什么呢?祈祷?祭祀?狂欢?休闲?!难怪现在很多职场白领立志做农民。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有些行业根本不会受到6小时工作制的影响而出现产出小的问题。比如,那些弹性工作时间的职业,自由职业者、管理顾问、演员、大学教授等。规定3小时工作制,他们照样得干完手里的活儿。
原理是,高手1小时搞定的活儿,菜鸟一周可能都做不出来。其实职场上混到一定程度,干活儿跟娱乐没有明显界限。比如当年GE的CEO杰克·韦尔奇,他整天也不用站柜台,工具箱也不要带,不用打卡,不用打字,但必须打球——跟商务伙伴打高尔夫球。难怪CEO中很多人成为工作狂——满足啊!说是高处不胜寒,高处至少不用坐班。
真正受影响的是那些坐班的人多的行业,比如行业里包括产业工人、呼叫中心接线员、柜台服务员、政府公务员等,一旦真正实施6小时工作制,银行和商店关门早了,原来不倒班的倒班了,企业是不是要控制成本,消费者能不能接受,会不会进而影响到经济大势?
答案当然是,“否”。想想我们每周上6天班的时代,现在我们实行5天工作制,我们的经济冷了吗?
最后咱从人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来看看一天工作几小时合适的问题。从科学的角度看看,哨兵站岗一小时,基本上机警就到了临界点;成年人听课,45分钟之后就心有余而力不足。员工的注意力,就能坚持这么久。
所以,大小雇主们,在你们看着员工按时上班延时下班而沾沾自喜觉得赚了的时候,你别忘了盖洛普的发现——每10名员工中,平均有7名出工没那么卖力。你的企业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