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下岗女工冯燕,带领一群下岗女工劳作。林坚摄
冯燕腌制的咸菜入口香脆李兴/摄
核心提示:下岗以后该怎么办,是自暴自弃?还是勇于面对,并靠自己勤劳的双手重新打造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安宁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冯燕,凭着自己的坚毅和果敢,靠腌“土咸菜”闯出了一片天地。经过几年打拼,冯燕所腌制的“隔壁邻居”系列咸菜已成为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各大超市的“抢手货”。年产值从1999年的不足2万元,稳步上升到了现在的120万元。她用自信和汗水向人们证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冯氏咸菜入口留香
“下岗不等于失业,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就一定会成功。”这是冯燕常说的一句话。现在,冯燕最大的愿望就是将“隔壁邻居”咸菜做大做强,让“土家菜”冲出云南,冲出国门。
记者第一次见到冯燕是在她的咸菜厂里。外表文静柔弱带着一副眼镜的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书卷气十足,怎么看都不像一个身价百万的女老板。
冯燕的咸菜厂虽然面积不大,但布局整齐、硬件齐备。无菌工作室、化验室、清洗消毒室、切割间、配料间都收拾得妥帖干净。化验室的工作人员正忙着为即将出售的咸菜做最后的质量检验。而在厂区中央的一大片空地上挂满了青菜。冯燕说,为了保证腌菜的口味,对青菜的日照发黄工序必不可少。
提起她的咸菜,冯燕立刻打开了话匣子:“酸腌菜味道纯正,原料全部是八街镇的无公害蔬菜。糟辣子的原料也是从附近几个乡镇购买的,质量绝对有保证。腌大蒜也是来自大理宾川的上等大蒜……”在冯燕的热情相邀下,记者品尝了她们厂生产的几道特色咸菜,结果酸、辣、甜、脆各具特色,食用后满口留香,让人“爱不释口”。
26岁时申请下岗创业
冯燕原是云南化工厂的仪表维修工。1999年,工厂效益下滑,许多同事纷纷下岗了。“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选择。”冯燕想好了出路,决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于是,她主动向厂领导申请下岗,那一年,冯燕才26岁。
由于母亲腌制的咸菜在当地小有名气,很多人都慕名前来购买。很多顾客经常是在购买后回家的路上便将咸菜一扫而光。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返回再买。冯燕看准了这条道,决定继承母亲的手艺,靠腌咸菜闯一条再就业之路。可当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后,家人并不十分支持。一个弱女子要创办实业谈何容易。母亲觉得女儿的想法虽好,但办厂子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资金在哪里?厂房在什么地方?销路如何?种种现实让母亲对女儿很不放心。
擦干眼泪继续干
尽管家人顾虑很多,但倔强的冯燕还是说干就干。当年底,冯燕就在云南化工厂厂区附近租了一间80平方米的小作坊,招聘了两名下岗女工,建起了自己的厂——冯记咸菜厂。家人没有想到,一贯腼腆的冯燕竟有如此大的决心。于是,他们开始支持她。从来没有腌过咸菜的冯燕开始向母亲学习腌制各种咸菜。母亲是贵州人,糟辣子用的是传统配方,糟出的辣子皮厚肉多,口感香脆。冯燕就从糟辣子学起,在切辣子时,她经常被辣得泪水模糊了双眼。丈夫见她这个模样很是心疼,多次劝她放弃,但她只是将眼泪擦干继续坚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冯燕就学会了母亲的全部手艺,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初出茅庐遇挫折
虽然她的咸菜味好且干净卫生。但是如果要推向市场,销路在什么地方?一个重要的现实摆在了冯燕的面前,她不得不考虑产品的市场定位。
经过认真的市场分析后她发现,昆明市不计其数的餐馆每天对咸菜的需求量很大,而这些咸菜都是从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批发来的。于是,她和母亲背着自己腌制的咸菜在昆明市各个农贸市场进行推销。然而,这些批发商的报价却差点令冯燕“跌掉眼镜”。腌菜1.1元一公斤、糟辣子也不过1.5元。如果是这样的价格,不要说是利润,就连本钱都要亏掉。
而且,农贸市场里五花八门的咸菜实在是太多了,价格也比冯记咸菜低得多。仔细观察后,冯燕发现,农贸市场里咸菜价格低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咸菜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比如,将价格便宜的萝卜剁碎后搀杂到各种咸菜里,这样一来,成本就低了很多。虽然,冯燕也可以这么做,但她觉得,自己再困难也不能昧着良心去坑害消费者。进农贸市场的路行不通后,她又把眼光投向了宾馆饭店,结果同样吃了闭门羹。